
食盒最初作为日常生活用具出现,魏晋至宋元时期逐渐普及,明清时期随着手工业发展,材质扩展至竹编、漆器、珐琅等,器型分化出捧盒、攒盒、提盒三类,兼具实用与礼仪功能。文献如《金瓶梅》《儒林外史》记载了其在社交活动中的广泛应用。20世纪后因生活方式改变退出日常使用,转为收藏品,现存实物如清代彩绘木质食盒、民国竹编食盒等,成为研究传统器具工艺的重要资料。
古时的士绅名流,出门访友,或参加诗社、文社的活动,与至交把酒言欢,常会事先准备一些肴食果品,作为助兴的下酒菜。初春时节,文人士夫出门踏青郊游,也会携带酒菜食物以备野餐。食盒就是专门盛放食物酒菜、便于携带行走的长形抬盒,有木、竹、珐琅、漆器等材质,其中又以木质的居多。尤其是紫檀、黄花梨、鸡翅木、酸枝等纹理细密、色泽光润的硬木,坚固而有韧性,制成的食盒耐磕碰,又具有一定的重量,在挑、提的时候不易晃荡。加之古时的家具多为榫卯结构,硬木在拼接、制作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。做工精巧的硬木食盒,不仅可以做到滴水不漏,且能在外观上充分利用木料固有的纹理色泽,给人一种典雅庄重之感,既美观又实用。展开剩余46%
花梨木食盒长:31cm宽:18cm高:25cm本品,以花梨木为材,木质致密温润,色泽呈深沉棕红色,木纹细腻流畅,历经岁月沉淀,包浆浑厚透亮,散发古朴韵味。提梁设计:提梁弧度自然流畅,与盒身通过金属构件衔接,既稳固又方便提携,兼具实用性与美学感。盒身为 双层储物空间,闭合时严整端庄,打开后可见规整的收纳层,层次分明,设计精巧实用。盒盖表面采用 螺钿镶嵌工艺,精心雕琢婴戏图,画面中孩童姿态活泼,或持物嬉戏、或蹲坐玩闹,辅以云朵纹点缀,人物神情生动,色彩搭配鲜艳,螺钿的光泽在木面折射下灵动闪耀,将传统民俗中的 “童趣吉祥” 寓意刻画得淋漓尽致,工艺精湛入微。提梁侧面(第二图)及整体边缘打磨圆润,木纹自然舒展,金属构件与木艺的结合不露痕迹,处处彰显古代工匠的匠心,是一件集实用、艺术、文化于一体的传统木器珍品。发布于:湖南省
股票配资平台排行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