双节期间,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热闹非凡。从趣味十足的社教活动到沉浸式的多元展陈,再到细致入微的服务保障,博物馆以全方位的优质体验,让游客在陶瓷文化的熏陶中开启了一场精彩的假日之旅。据不完全统计,截至10月5日,这里共接待游客超过10万人次。
假日期间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游人如织。
社教活动:
趣味课堂+研学探秘,点燃少年文化热情
国庆首日的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,成为少年儿童感知瓷文化的乐园。10月1日上午9:30,面向6-12岁儿童的“景博·瓷文化”课堂准时开课,首日主题《高岭土诞生记》吸引了众多小游客参与。孩子们在老师的带领下,一边聆听高岭土与陶瓷的渊源故事,一边动手体验瓷泥捏塑,柔软的瓷泥在指尖变幻出各种造型,欢声笑语充满课堂。据悉,国庆8天假期,该课堂每天设置不同主题,从《龙缸成型记》到《乾隆生日派对的“洋客人”》,还有釉下彩绘、指尖拉坯、漆扇制作等体验课程,让孩子们在“听故事+做手工”中收获独特的非遗记忆。
展开剩余75%游客排队等候看“无语佛”。
下午3点,《小小探瓷家——景博研学探秘之旅》如期开启。8-12岁的孩子们手持专属任务卡,在社教部教育员的引导下走进“瓷业高峰是此都”展厅。“这件瓷器上的花纹有什么寓意?”“古代工匠是如何制作出这么精美的瓷器?”教育员通过互动问答、细节讲解,带领孩子们解锁陶瓷背后的故事。此外,上午10:30和14:30两场《月满华诞·瓷韵流长》常设展览讲解,也吸引了大批游客参与,大家跟随着讲解员的脚步,感受千年窑火的温度与工匠精神的传承。
多元展陈:
科技赋能+文化交融,解锁观展新体验
在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,陶瓷文化与现代科技碰撞出别样火花。《何以文明》中华古遗址沉浸探秘展成为游客打卡热门,该展涵盖五大文明遗址文化长廊、VR沉浸探索展区、沉浸式光影艺术空间、趣味互动体验区、文创集章区等不同功能展区,以“思想+艺术+技术”进行创新融合,展现了中华文明九州共贯、多元一体的壮阔格局,全方位呈现中华文明的璀璨魅力,共同构成沉浸式多感官的历史文化盛宴。游客戴上VR眼镜,就可以“穿越”时空。7岁的小游客曹景琰体验后激动地说:“太神奇了!我的手可以挥动金杖、召唤应龙,中华文明太有魅力了!”
游客在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购买陶瓷文创。
除了科技感十足的特展,10月1日全新开展的《景瓷汇中华——景德镇陶瓷与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展》同样备受关注。七楼展厅内,“瓷源初起”“风华宋韵”“元风胡韵”等七个篇章,通过一件件珍贵瓷器,串联起景德镇陶瓷两千年的发展脉络。游客漫步其中,在光与器的交织中,仿佛穿越时空,感受汉唐的气象、宋元的风雅,深切体会陶瓷在民族交融与文明互鉴中的重要作用。一位游客感慨道:“每一件瓷器都是流动的历史,在这里能触摸到中华文明的脉动。”
游客在手作区体验拉坯。
游客在手作区体验拉坯。
贴心服务:
细节处见温情,全力保障参观体验
“您好,这边有绿色通道,您带孩子直接从这儿进!”10月1日下午,六楼展厅外,一位父亲正推着行动不便的孩子准备排队观看“无语佛(沉思罗汉)”,工作人员见状立即上前引导,暖心举动让游客倍感温暖。
为应对假期大客流,该博物馆提前做好充足准备:延长开放时间至18:00,满足游客参观需求;发布微信公众号出行指南,标注周边7个停车场位置,引导有序停车;广场区域增设大型遮阳伞、启动喷雾降温系统,二层服务台备齐防暑药品,为高温天气下的游客送去清凉。
该博物馆还进一步简化安检流程,增派安检人员轮流上岗,确保入馆通畅;65岁及以上老年人凭身份证可免预约,由一名陪护人员经绿色通道入馆,现役军人、退役军人、残疾人等群体也享受同等便利;针对未成功线上预约的游客,定期现场放票,最大限度保障参观权益。同时,馆内对空调、电梯、供水等设施设备进行全面检修,该博物馆驿站完成功能升级,为游客提供舒适的休憩空间,全方位的服务让游客在感受瓷文化魅力的同时,也体会到博物馆的温情与用心。
发布于:北京市股票配资平台排行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